在大国竞争加剧、内部出现分化的背景下,欧洲的焦虑感上升,这可以理解甚至值得同情,但得先搞清楚问题所在:掀起这一轮经济竞争甚至地缘对抗的不是中国,中国也是其中的受害者;四处制造紧张气氛、大搞安全讹诈的也不是中国,中国也是其中的受害者;利用“新”“老”欧洲之间矛盾来分化欧盟的更不是中国,而是类似美国国务卿不久前在访问欧洲时做的那些事情。
中欧同为自由、开放世界体系的受益者,也同样将是封闭、割裂体系的受害者。在全球贸易受阻、经济受困的背景下,中欧仍然保持了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增长,因此双方现在应当做的是共同维护自由、开放体系,共同营造合作、包容的交流氛围,而不是去炒作无根据的猜测,那样只会偏离合作轨道并损害共同利益。
中国的确拥有作为大国所必要的人口规模、资源禀赋和文化体系,并且正在建设成为一个强国,但这不应自动成为被欧洲“担忧和警惕”的理由。如果按照这个逻辑,中国就没必要支持欧洲一体化和团结、繁荣、强大的欧盟,何况中国正努力承担更多国际责任,正在从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和自身文明历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,去努力实践国强不霸、命运与共的外交理想。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之痛、得益于开放包容的欧洲,在塑造未来国际格局、阻止大国争霸的事业上是中国的同路人而不是敌对者。
尽管我们对人类社会接受教训的能力有信心,对中欧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基础有信心,但将中俄并列为欧洲的“安全威胁”的简单思维,硬要在中美关系变化中急于选边站队的冲动行为,都没能让人感受到欧洲一些国家和舆论已深刻吸取了冷战的教训,真切认识到了“新冷战”陷阱的危险。对5G网络设限很容易扩大为对中国企业正常活动的排斥,不接近“中国间谍”的警告会轻易地蔓延成对中国人的疏远,对“盟友”意图的盲从也会让欧洲逐渐失去来自重要伙伴的信任与合作,这既不符合欧洲要自强自立的目标,也会无形中使欧洲成为让世界堕入新冷战陷阱的帮凶。
欧洲应该做的是明确自身的利益所系,重新回到中欧务实合作的原则,与中国和其他负责任的国家一道,共同化解新冷战的风险。
www.ciis.org.cn/chinese/2019-03/07/content_40682101.html